电子分析天平校准规程(电子分析天平校准规程)
电子分析天平是实验室中常用的精密测量仪器,其校准规程对于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。根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1036-2008《电子天平》和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的相关标准,电子分析天平的校准应遵循严格的操作流程。
首先,校准前需确保天平处于水平状态,避免振动和气流干扰。其次,使用标准砝码进行校准,砝码的等级应与天平的精度相匹配。例如,对于精度为0.1mg的电子分析天平,应使用M1等级的标准砝码进行校准。在校准过程中,应按照“由轻到重,再由重到轻”的顺序逐级加载和卸载砝码,以减少误差。
此外,校准时应记录每次加载和卸载砝码的重量值,以及天平显示的重量值。通过对比这两个值,可以计算出天平的示值误差和重复性误差。如果误差超出允许范围,需要对天平进行调整或维修。
最后,校准完成后应填写校准报告,记录校准日期、使用的标准砝码、校准结果等信息。根据JJG1036-2008规程,电子分析天平的校准周期一般为一年,或在天平移动、维修后进行重新校准。
总之,遵循电子分析天平校准规程,可以有效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在实际操作中,还应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情况,灵活应用相关规程和标准。
天平怎样校准?天平示值误差的核查:根据JJG1036-2008电子天平检定规程的要求,选择相应等级的标准砝码进行核查试验,载荷从零载荷点开始递增,直至加载到天平的最大秤量,然后逐渐卸下载荷,直到零载荷为止,测量点不少于6个,记录各点示值
天平的偏载误差的核查:试验载荷选择1/3(最大秤量+最大加法除皮效果)的砝码,优选个数较少的砝码,测量时将砝码放置于测量区域(将秤盘表面均匀地划分为四个区域)的中心位置进行测试
注:天平的检定(测试)中我们发现,对天平进行计量测试时误差较大,究其原因,相当一部分仪器,在较长的时间间隔内未进行校准,而且认为天平显示零位便可直接称量为了达到更加准确的称量结果,使用者应定期对天平进行校准操作,因存放时间较长,位置移动,环境变化或为获得测量,天平在使用前一般都应进行校准操作
校准方法分为内校准和外校准两种